在反常规旅游中找寻初衷

  □ 李梦馨

  今年国庆假期,旅游市场依然相当火爆,趁着难得的假期奔赴热门旅游目的地,仍是大部分游客的主流选择。与此同时,人们的旅游需求也在发生着新的变化,层出不穷的旅游方式逐渐成为人们的“心头好”,有逆人群而行、专门搜寻小众景点的“反向旅游”,有躺在酒店不出门的“躺平式旅游”,还有借他人之手、重在参与的“代打卡旅游”……形式各异的旅游方式,主打的都是“不走寻常路”。

  很多人会心生疑惑,这些旅游方式虽然看着新鲜,但是否与旅游的初衷背道而驰?譬如,“反向旅游”爱好者为了避开人流,专门去那些主流游客很少问津的冷门景点。然而,一些冷门景点之所以冷门,正是因为自身开发程度不够、基础设施落后、文旅资源有先天缺陷等从而导致对游客的吸引力有所欠缺,因此“反向旅游”最后的结果大概率是虽然避开了人流,但也收获了并不好的旅游体验。这样的“反向旅游”是否有舍本逐末之嫌?还有“躺平式旅游”,指在性价比高的、小城市的五星级酒店里足不出户,干脆舍弃了旅游二字,也有人质疑,这样的生活在家里宅着不就可以实现吗?何必千里迢迢赶到别的地方去,还冠以旅游的名义?

  其实,这些不走寻常路的旅游方式,只是表面上跟常规意义上的旅游不同而已,跟旅游的本质并不冲突。旅游的核心要义,无非就是离开熟悉的环境,过一种不同于日常的生活,最终目的不在于非要打卡多少景点、品尝多少美食,而是实现放松身心。这样来看,即便在这些反常规的旅游过程中,人们没能欣赏到多么绝佳的风景、看到多么厚重的人文古迹,但只要能从忙碌的工作生活中抽离出来让身体和灵魂得到暂时的休憩,其实就已经达到了旅游的初衷。

  进一步看,这些反常规旅游方式的兴起,也反映了人们的旅游需求正在从实用价值转向情感价值的满足上。过去,旅游这件事往往和开眼界、长见识等挂钩,行万里路似乎就意味着读了万卷书,人们也毫不吝啬地用大量的旅游留念照来为这个“道理”作注解。但真实情况却往往是,在经历了一番长途跋涉、奔赴于各个景点、忙于打卡拍照之后,感到身心俱疲,非但没能放松,反而比平时的工作学习还要劳累。

  因此,我们乐于看到这些旅游方式的新变化,这显示出人们逐渐走出常规旅游的窠臼,更加注重自己的真实体验而非外在评价,是更成熟的旅游心态的体现。但也得提个醒,这些反常规旅游方式未必适用于所有人,每个人对旅游体验的衡量维度并不相同,有人喜欢随性游览、留下旅游的深度体验,有人则钟情于热闹和人群、热衷于打卡,其实关注“面子”和“里子”都无可厚非,只要满足自己对旅游的期待就已经足够。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edftg.site/wh/2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