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三方观察丨版权如何实现市场转化

  版权不仅能保护创新,还能激发产品的市场转化,给企业带来新的财富。

  日前,第九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暨国际版权论坛在四川成都落下帷幕,版权再次成为热点话题。数据显示,中国版权创造创新空前,2021年版权产业增加值达到8.48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GDP的7.41%,2022年我国著作权登记量突破了630万件,是2012年的近8倍。版权转化运用成果丰硕。从生产到生活,从企业到个人,从产品到IP,版权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没有版权保护,我们就是加工厂。”

  在温州展台,一个精美的冰雪尊瓷吸引了记者目光。这是2022年冬奥会的特许藏品,是一款由浙江艾叶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自主设计的版权作品。2021年上市后销售非常火爆,一度出现“一尊难求”的景象,单品销售额超5000万元,让深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尝到版权转化的甜头,也给企业带来了新的生机。

  谈到版权登记证书的作用,艾叶文化董事长叶克峰感慨地说,“你们可能体会不到,我们企业是深有体会!”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千里江山感温变色杯因为有了版权登记,所以成了一个稳定的IP转化产品。“目前这个创意杯销售很稳定,数量达到了30万+套,每个月都增加2-3万的数量。”回想当初产品一投入市场,一些平台就出现了仿品,他们就通过版权登记证书一家一家发律师函,向平台投诉,这才能保证了正品数量的不断增加,“如果没有版权登记证书,好产品就会被盗版毁掉。”

文旅三方观察丨版权如何实现市场转化

千里江山感温变色杯 中国经济网记者成琪/摄

  从2021年的11件到现在的210件,艾叶文化的版权作品数量增加了20倍,其中90%以上的知识产权资源已投入使用,并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公司各项版权作品转化所得经济效益占公司主营业务的70%。“没有版权保护,我们就是加工厂,有版权的保护,我们就是文创企业。版权很重要,互联网能解决唯一性和排他性,防止被侵权,全部都依赖于版权,而不是技术有多新。”

  2021年以后公司开始大量版权作品的申报,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专人负责版权整理及登记申报工作,并制定了《版权资产管理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及风险规避制度》,开展版权资产的清查、管理及运用等业务。保证版权资产的保值、增值及有效利用,真正发挥版权核心资产的效能。

  在温州类似这样的企业还有很多,这次参加展会的温州企业全部都是民营企业,温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局长梅阳告诉记者,温州民营企业众多,政府利用版权把民营经济往前又推动了一步。在创建版权示范城市的过程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例如版权登记费用由市财政承担,让民营企业登记没有后顾之忧,免费登记。作品登记数量从2019年的3000多件到2021年的15745多件,达到5倍的增长,全市每百万人拥有版权作品1693件,2021年软件著作权登记数量达到了7483件,居浙江省地市级首位。登记作品转化率为66%,3年时间完成了从单纯数量增长到数量质量并重的过程。

  数据显示,温州市版权产业的行业增加值为385.18亿元人民币,占全市GDP的5.61%,在全国同类城市中位于前列。2021年,温州市一般作品自愿登记量突破了15745件,同比增长161.5%,连续两年据浙江省第一。

  在第九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暨国际版权发展论坛上,举行了全国版权示范城市授牌仪式,温州成为第18个全国版权示范城市。梅阳透露,温州的版权之路并没有到此为止,下一步将在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上率先趟出一条新路。

  不仅登记免费,温州还开通了绿色通道。叶克峰也是绿色通道的受益者。他告诉记者,以前创作的产品申报版权登记,慢则10个月,快则两个月,现在只要5个工作日,让企业都不敢想象,实实在在的帮助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信心和动力。“政府推出这个绿色通道之后,我们投入生产后就可以和市场直接对接销售,有了版权登记证书,产品的附加值也得到了保护。”

  “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有版权保驾护航,没有版权任何创作都会被侵权,使用脑力干活的人白干,用体力干活的人赚不到钱。我觉得版权是一个致富行业,版权让我得到了经济财富,愿意再创作,整个行业就会很好地发展起来。”

  “不是每个产品都能卖爆,但是卖爆了版权就是我们的保障”

  在国家版权示范单位展厅,精美的丝绸盘扣、丝绸眼罩吸引了众多人驻足询问。这也是全国版权示范单位吴江桑尚丝绸有限公司的版权产品。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edftg.site/wh/3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