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中旬开始的演唱会,2023年12月9日就要开始预售。
近日,周杰伦演唱会门票即将提前半年预售的消息引发热议。在预售开始之际,不少网友发帖质疑,提前半年收取门票费用,票价不菲,并不合理。而开启预售48小时后,退票将收取订单价格的30%手续费,也让一些人感到不满:有人认为无法预判半年后是否会因为其他安排影响观演行程,30%的退票手续费过高。
随着网络票务平台的发展,不少演出、展览会提前放出预售票吸引消费者。然而,《法治日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因网上预售票引发的纠纷颇多,例如宣传内容与实际不符、退票退款难、预售周期过长等。有消费者抱怨道:“预售票最开始有折扣价、可选座等优势,现在却成了‘稀缺品’,要靠抢,一旦遇到问题,后续维权费时又费力。”
宣传内容与实际不符
在某投诉平台上,记者以“预售票”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近期相关的投诉就有几十条,主要涉及的问题是消费者购票后发现所购买项目与实际不符或不存在。
今年10月,天津市大学生陈龙在大麦网花费688元购买了一张《何以青春》华语经典金曲演唱会票,临近演出日期,陈龙发现主办方发布公告说“因舞台遮挡,部分688元的位置调整为488元”,但并未对此前已售出的票退差价。
演出当天,陈龙按票上位置就座后,发现自己被安排到了距离舞台最远的地方,而与其同排就是被调整为488元的位置。更让他生气的是,演出过程中演唱的歌曲数量大大缩水。宣传时说有36首,结果只演唱了24首。“看宣传中的歌单有十几首是我比较喜欢的,也是我买票的原因,可是最后我喜欢的只唱了几首,其他的都被删除或者替换掉了。”陈龙说。
不久前,广东东莞的王力在票务平台花费228元购买了一张原价为338元的“东莞潮TAI音乐节”的“早鸟票”(商家提前放出的折扣票)。随着演出时间的接近,王力发现,原本自己购买时已经享受折扣的票出现了更低的价格,而且在许多平台同时销售,价格一个比一个低。更令王力难以接受的是,居然出现了加油送票、当地某高校免费送票等情况,于是王力想退票再从其他平台购买价格更低的票,但商家表示无法进行退票。
王力只能无奈接受了高价看演出的现实。但更令他生气的是,观看演出后,他发现最喜欢的嘉宾演出时长只有十几分钟,与前期宣传的时长半小时明显不符,可谓大大缩水。“不仅如此,我发现所有嘉宾的演出时长都低于宣传时长,两位嘉宾出场的空档期越来越长,美其名曰中场休息,播放的是长达半小时的广告。”
对此,中国消费者协会理事、北京市消费者法学会副会长吴景明认为,如果经营者没有诚意提供承诺的商品或服务,只是以“折扣预售”方式做虚假的营销手段套取消费者的钱款,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一旦消费者与其进行了交易,还构成了对消费者的欺诈。商家应承担欺诈的法律责任,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返还价款并支付价款3倍的惩罚性赔偿。
在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马丽红律师看来,主办方出售预售票,消费者购买了该票,就形成了一个合同关系,商家应提供符合销售时承诺的商品或服务。如果商家没有兑现宣传时的承诺,则构成违约,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即退票或赔偿消费者因此造成的损失。
购票之后全额退款难
两个月前,浙江宁波的李丽在票务平台上花费592元购买了某明星深圳场的演唱会预售票,她因为在两个平台同时抢到了票,于是想要退掉其中一张,没想到却遇到了困难。
李丽告诉记者,10月11日下午3点半开售的门票,购票页面显示“开售后24小时可无条件退票”,但她在申请退票时,客服却回复称“无条件退票已在10月10日结束”。“那岂不是票没开售的时候无条件退票就已经结束了?之后我一直联系平台,甚至打投诉电话,但客服只会说囫囵话敷衍我。我强烈要求全额退款,这是我的合法权益,不能纵容他们这种耍无赖的行为。”李丽感到非常“无语”。
上海的周兴也遇到了同样情况。他曾在票务平台上花费1280元购买了一张某歌手演唱会合肥场的预售票。在付款半小时后,周兴发现自己时间安排有变化,于是立刻申请退票,却被提醒需要扣20%手续费。
半个小时被扣几百元,周兴没有同意,申请了全额退款,但直到现在一直没有下文。
此类情况时有发生,不少受访消费者表示,有些购票平台发布的都是有歧义的信息,例如:页面上注明“退票费”误导消费者,使其以为退还全部金额,事实上却被告知是退票“扣费”或者退票收“手续费”。